天地之氣養生術,中醫師親授3招 | 跟著節氣走!天地之氣調理法 | 老祖宗的智慧:天地之氣與健康

2025-07-03

天地之氣,是萬物生長的根基,也是我們身體與自然連結的橋樑。在台灣這個四季分明的地方,更能感受到天地之氣隨著時節變化的奧妙。老祖宗的智慧告訴我們,順應這股自然能量來調養身心,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。

說到順應時節,其實就像我們台灣人常說的「吃當季」一樣簡單。夏天熱得要命,這時候天地之氣屬火,容易心浮氣躁,來碗綠豆湯或蓮子湯最對時;冬天寒流來襲,天地之氣轉為寒性,就該吃些溫補的薑母鴨或麻油雞。這種順應自然的飲食智慧,可是比吃什麼保健食品都來得實在。

季節 天地之氣特性 適合養生重點
生發之氣 養肝、舒展筋骨
旺盛陽氣 養心、清熱降火
收斂之氣 潤肺、防燥
封藏之氣 補腎、保暖

最近正值盛夏,天地之氣特別旺盛,很多人會覺得渾身不對勁。這時候最忌諱的就是整天躲在冷氣房裡,反而要適度流汗,讓身體的氣機能夠順暢運行。像我們台灣傳統的午睡習慣就很有智慧,避開正午最熱的時段,等太陽西斜再活動,這就是順應天地之氣的生活方式。

說到氣,台灣人最熟悉的莫過於「氣血」這個概念。中醫講的氣不是玄學,而是實實在在的生命能量。當我們說「最近氣色不錯」,其實就是在說這個人體內的天地之氣運行得很順暢。要養好這股氣,除了飲食作息,更重要的是保持心情愉快,畢竟情緒才是最影響氣機運行的關鍵啊。

天地之氣

1. 什麼是天地之氣?台灣人必懂的養生基礎概念

大家常聽到老一輩說要「接天地之氣」,但到底什麼是天地之氣啊?其實這就是我們台灣傳統養生觀最基礎的概念啦!簡單來說,就是自然界中那股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能量,像清晨的露水、山裡的微風、甚至陽光灑落的溫度,都是天地之氣的一種表現。我們台灣人特別重視這個,因為島嶼環境潮濕悶熱,更需要懂得調和身體與自然的關係。

說到實際運用,台灣人自古就有很多接地氣的養生方法。比如說: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時段 適合活動 對應的天地之氣
清晨5-7點 公園打太極、散步 清新朝氣
中午11-1點 午休小睡或靜坐 旺盛陽氣
傍晚5-7點 河堤邊慢跑、做伸展 溫和暮氣

這些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喔!像我阿嬤就堅持每天清晨去菜園忙一下,她說這時候的「地氣」最養人。現代科學也證明,清晨的空氣負離子含量確實比較高,對肺部特別好。我們台灣人常講的「接地氣」,其實就是讓身體自然吸收這些天地精華,比吃什麼補品都實在。

說到這個,不得不提台灣特有的地理環境。從阿里山的雲霧到墾丁的海風,每個地方的天地之氣都不太一樣。像我住台北的朋友就特別愛泡北投溫泉,說那裡的硫磺氣對筋骨特別好;而南部人則喜歡黃昏時去海邊散步,讓海風帶走一天的疲憊。這種因地制宜的養生智慧,可是我們台灣人代代相傳的寶貴經驗呢!

2. 何時感受天地之氣最強?24節氣中的關鍵時刻,其實就藏在老祖宗的智慧裡。台灣這塊寶島氣候變化明顯,每到節氣轉換時,天地間的能量流動特別活躍,敏感的人甚至能感覺到身體跟著大自然的節奏在調整呢!

先來聊聊最容易被忽略的「四立」——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。這四個節氣就像季節的開關,特別是立春前後,你會發現植物突然冒新芽,連空氣中都帶著一股生發的氣息。老一輩常說這時候要「吃春餅咬春」,其實就是在順應這股向上的能量啦!

說到能量最強的時段,絕對不能漏掉「二至二分」:

節氣名稱 時間範圍 能量特徵
夏至 6月21日左右 陽氣巔峰,日照最長
冬至 12月22日左右 陰極陽生,適合靜養補元氣
春分 3月20日左右 陰陽平衡,萬物開始快速生長
秋分 9月23日左右 能量收斂,適合調整作息

特別提醒住在都市的朋友,雖然冷氣房待久了容易遲鈍,但只要在這些節氣前後多去公園走走,很容易就能察覺到不同。像最近這幾天(2025年7月初),小暑將至,中午那種悶熱感其實就是天地在釋放積蓄的能量,老中醫會說這是「排濕毒」的黃金期呢!

另外八個節氣也各有特色,像是清明前後掃墓時總覺得特別容易感傷,這跟「天地清朗而萬物顯」的氣場有關;或是白露那天清晨,葉片上凝結的露水特別晶瑩,都是觀察自然能量的好時機。建議可以準備本節氣筆記,記錄每年同期的身體感受,慢慢就會發現自己跟天地同步的奇妙節奏喔!

天地之氣

3. 為什麼現代人容易失去天地之氣的連結?這個問題其實跟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。想想看,以前的人每天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生活節奏跟大自然完全同步,現在呢?我們整天關在冷氣房裡,連太陽都很少曬到,更別說感受四季變化了。這種脫離自然的生活方式,讓我們越來越難感受到天地之間那股流動的能量。

現代人失去天地之氣連結的主要原因可以整理成這個表格:

原因 具體表現 影響
都市化生活 住在水泥森林,遠離自然環境 身體無法直接接觸大地、陽光、新鮮空氣
3C產品沉迷 整天盯著手機電腦,戶外活動時間減少 感官鈍化,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度降低
作息紊亂 熬夜、睡到中午成為常態 生理時鐘與日月運行脫節
壓力過大 工作焦慮、人際關係緊張 心靈無法平靜,難以感受天地能量

我們現在連最基本的”接地氣”都很困難了。以前的人赤腳踩在泥土上耕作,現在走在路上都要擔心踩到狗大便。更誇張的是,很多人連自家陽台都堆滿雜物,根本沒有種植花草或曬太陽的空間。這種生活環境,要怎麼跟天地之氣保持連結?

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”時間感”的喪失。古人看日影知時間,觀星象辨方位,現代人只會看手機上的數字時鐘。我們對自然界的時間流動越來越無感,連二十四節氣都變成日曆上的裝飾而已。這種時間感的斷裂,讓我們越來越難融入天地運行的節奏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