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地比計算超簡單!3分鐘搞懂 | 空地比怎麼算?專家教你快速上手 | 買地前必看!空地比計算全攻略

2025-08-03

空地比計算其實很簡單!搞懂這些讓你買地不踩雷

最近很多朋友在問「空地比計算」到底是什麼?其實這跟我們買地蓋房子息息相關,今天就來用最白話的方式跟大家聊聊。空地比簡單來說就是「建築面積」和「土地面積」的比例,這個數字會直接影響到你能蓋多大的房子,所以買地前一定要先搞清楚啊!

說到空地比,就不能不提它的好兄弟「建蔽率」和「容積率」。這三個常常讓人傻傻分不清楚,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幫大家比較:

項目 定義 計算公式 影響層面
空地比 空地佔土地總面積的比例 空地面積/土地總面積 決定可建築範圍
建蔽率 建築投影面積比例 建築投影面積/土地面積 建築物平面大小
容積率 總樓地板面積比例 總樓地板面積/土地面積 建築物高度與層數

舉個實際例子來說,如果你有一塊100坪的土地,建蔽率是60%,那建築投影面積就不能超過60坪。這時候空地比就是剩下的40坪空地佔100坪的比例,也就是40%。要注意的是,這些數字都會因為地段、區域不同而有差異,像都市計劃區內通常會比郊區嚴格很多。

想查詢這些數據的話,最準確的方式就是去地政事務所調閱土地登記謄本,或是上各縣市政府都發局的網站查詢。現在很多縣市都有線上查詢系統,輸入地號就能看到相關規定,超級方便的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這些法規會隨時間調整,像是最近雙北有些區域就調高了容積率,所以查詢時要注意資料的更新日期喔!

買地的時候,仲介常常會跟你說「這塊地可以蓋很大」,但實際上空地比計算後可能根本沒那麼多空間。我朋友之前就吃過虧,買了地才發現能蓋的面積比想像中小很多。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自己做功課,把這些數字都算清楚,才不會花冤枉錢。特別是老屋重建的案子,更要仔細計算,因為很多時候舊建築的條件會影響到新建物的規劃。

空地比計算


什麼是空地比?3分鐘搞懂建築法規基本概念

最近很多朋友在買房或看建案時,都會聽到「空地比」這個詞,但到底什麼是空地比啊?簡單來說,它就是建築基地中「沒蓋房子的空地」佔總面積的比例。這個數字超級重要,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我們居住的環境品質和建商能蓋多少房子。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,帶大家快速搞懂這個建築法規的基本概念!

空地比其實是都市計畫裡用來控制建築密度的規定。比如說一塊100坪的土地,如果法定空地比是30%,那就表示至少有30坪要留作空地不能蓋房子,剩下的70坪才是可以拿來蓋建築的面積。這樣規定的好處是避免建商把土地塞滿滿,讓社區能有足夠的公共空間、綠地和消防通道。我們常聽到的建蔽率其實就和空地比息息相關,兩個加起來剛好是100%喔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不同地區和土地使用分區的空地比規定都不太一樣,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:

土地使用分區 常見空地比範圍 主要用途
住宅區 20%-40% 一般住宅
商業區 15%-30% 商店、辦公室
工業區 10%-20% 工廠、倉庫

要注意的是,空地比只是建築法規中的一環,實際蓋房子時還要配合容積率、高度限制等其他規定。有些建案會把空地做成中庭花園、游泳池或兒童遊戲區,這些都算在空地裡面。下次去看房的時候,不妨問問銷售人員這個建案的空地比是多少,馬上就能知道社區的開放空間夠不夠寬敞啦!

另外實務上,空地比的計算還會牽涉到建築技術規則的細節。比如說地下室開挖範圍、騎樓面積、法定停車空間等,這些有時候可以不算在空地裡面。所以同樣是30%的空地比,不同建案實際能使用的建築面積可能還是有差別的。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建案感覺比較擁擠,有些卻很有呼吸空間的關鍵所在。

為什麼要計算空地比?建商不會告訴你的秘密,其實關乎你未來住家的舒適度與價值。很多人在買預售屋時只關注坪數跟價格,卻忽略了「空地比」這個關鍵數字,等到交屋後才發現公共空間被壓縮、綠地少得可憐,這時候後悔就來不及啦!

所謂空地比,簡單來說就是建案基地中「不能蓋房子的空地」所佔的比例。根據台灣建築法規,這塊空地要拿來作法定停車位、消防通道、綠化設施等用途。但你知道嗎?建商常常會用各種手法把這個比例壓到最低,這樣才能塞進更多戶數賺錢啊!


來看看常見的空地比差異對居住品質的影響:

空地比範圍 可能狀況 居住感受
30%以下 棟距窄、幾乎無中庭 壓迫感重,隱私差
30%-40% 基本法定空間 勉強夠用但不算舒適
40%以上 有規劃花園、休憩區 通風採光佳,較宜居

我朋友之前買了個號稱「高級社區」的建案,廣告吹得天花亂墜,結果交屋才發現空地比只有28%,所謂的中庭根本是一條勉強符合法規的走道,晚上倒垃圾都要跟鄰居摩肩接踵。更誇張的是建商把機車停車位劃在法定空地上,搞得大家每天上演搶車位大戰。

聰明的買房族要學會自己看建照圖,尤其注意「建蔽率」和「容積率」這兩個數字。建蔽率越低表示空地比可能越高,像台北市很多豪宅建蔽率只有30%左右,剩下的70%就能拿來做花園、泳池這些提升生活品質的設施。反觀有些建案把容積率用到滿,空地比當然就被犧牲掉啦!

另外提醒大家,有些建商會玩文字遊戲,把「開放空間」也算進空地比裡。但這些開放空間可能是要捐給政府的,根本不算在社區私有範圍內。下次看房時不妨直接問銷售:「我們社區實際能使用的私有空地比例是多少?」保證很多代銷當場語塞!

空地比計算

最近很多朋友在問「空地比怎麼算?簡單公式帶你快速上手」,其實這個概念在建築法規和土地開發時超重要!簡單來說,空地比就是建築基地中「沒被建築物佔用」的比例,關係到你家採光通風好不好、社區環境舒不舒適。今天就來用最生活化的方式,帶大家搞懂這個看似專業的名詞。

要計算空地比其實超簡單,公式長這樣:

計算項目 公式說明 備註
空地比 (空地面積 ÷ 基地面積) × 100% 通常用百分比表示
建築覆蓋率 (建築面積 ÷ 基地面積) × 100% 空地比 = 100% – 建築覆蓋率

舉個實際例子比較好懂:假設你家土地總面積是100坪,房子佔了60坪,那空地就是40坪。套用公式算出來空地比就是(40÷100)×100%=40%,同時建築覆蓋率就是60%。這表示你家有40%的空間是留作庭院、車位或綠地使用。

要注意的是,各縣市對空地比的規範都不太一樣。像台北市常見規定商業區最低空地比要30%,住宅區可能要40%以上。有些老社區因為當年法規較寬鬆,空地比可能只有20%,就會覺得比較擁擠。現在新建案通常會保留更多空地,讓住戶有公共花園或休閒空間,住起來當然更舒服啦!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