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風獅爺的傳奇故事 | 守護金門的風獅爺由來 | 風獅爺:金門的守護神

2025-09-27

說到金門風獅爺由來,其實跟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息息相關。金門四面環海,東北季風強勁,加上過去戰亂頻繁,居民為了鎮風煞、避邪祈福,就在村落路口或屋頂安置這些造型威猛的風獅爺。這些石雕獅子不只是裝飾,更是金門人心中重要的守護神,流傳至今已經有三百多年歷史了。

金門的風獅爺造型各異,有的咧嘴大笑,有的怒目圓睜,仔細觀察會發現每尊都有獨特的表情和姿態。早期是用來鎮壓風煞,後來也衍生出保佑平安、招財進運的功能。現在全島還保存著近百尊風獅爺,成為金門最具特色的文化象徵之一。

風獅爺特色 說明
材質 多以花崗岩雕刻,少數用陶土燒製
高度 從30公分到2公尺都有
造型 有站立、蹲坐、手持令旗或元寶等不同姿勢
顏色 常見紅、藍、綠等鮮豔色彩
擺放位置 村落入口、廟宇前、屋頂或牆角

這些風獅爺不只是靜態的藝術品,更見證了金門人與自然環境搏鬥的歷史。早期居民為了對抗強風帶來的農作損害,想出用獅子形象來鎮風的智慧。獅子在傳統文化中本來就有驅邪避凶的意涵,加上金門特有的花崗岩材質,讓這些守護神更能經得起風吹雨打。

現在到金門旅遊,幾乎每個村落都能找到風獅爺的蹤影。有些比較知名的像是瓊林的「微笑風獅爺」、沙美的「藍臉風獅爺」,都成為遊客必訪的景點。當地居民至今仍保持著祭拜風獅爺的習俗,逢年過節都會準備水果、金紙來答謝這些默默守護家園的獅爺們。

金門風獅爺由來


金門風獅爺到底是什麼?在地人告訴你它的真實身份。每次去金門玩,一定會在村口或廟前看到這些造型威猛的獅子雕像,但你知道它們不只是裝飾品嗎?其實這些風獅爺是金門特有的民間信仰,當地人稱它們為「風獅爺」或「石獅爺」,已經守護金門超過300年歷史了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金門因為地理位置特殊,常年受到強烈的東北季風侵襲,早期居民為了鎮風止煞,就在村落風口處設立這些石雕獅子。有趣的是,每尊風獅爺的造型都不太一樣,有的咧嘴大笑,有的怒目圓睜,甚至連姿勢和手持物品都有講究。當地阿嬤告訴我,這些細節都是根據當年村落的需求來設計的,有的要擋風、有的要驅邪,功能可大著呢!

風獅爺特徵 代表意義 常見位置
張口露齒 驅邪避凶 村莊入口
閉口嚴肅 鎮風聚氣 田野中央
手持令旗 號令風神 廟宇前方
腳踩繡球 帶來吉祥 民宅門前

現在的金門風獅爺已經成為當地重要的文化象徵,光是官方登記的就有68尊,分散在各個村落。我最喜歡去金沙鎮找風獅爺,那邊的幾尊特別有特色,像是沙美的風獅爺戴著官帽,而陽翟的則拿著毛筆,聽說以前是保佑村裡出秀才的。這些石獅子見證了金門人與大自然抗衡的智慧,下次你去金門,不妨仔細觀察每尊風獅爺的獨特之處,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故事喔!

為什麼金門到處都有風獅爺?原來跟這個習俗有關!每次去金門玩,總會在村落角落、廟宇門口看到這些造型可愛的石獅子,其實它們不只是裝飾,背後藏著金門人幾百年來的智慧結晶。金門因為地理位置特殊,常年受強勁東北季風侵襲,早期居民為了鎮風煞、保平安,就發展出設立風獅爺的民間信仰,漸漸成為當地特色文化。

這些風獅爺可不是隨便擺的喔!根據老師傅的說法,不同材質、造型和擺放位置都有講究。像是面向東北方的風獅爺通常張嘴露牙,表情兇猛,就是要嚇跑不好的風;而村莊中心的則多為含笑模樣,代表守護家園的溫柔。老一輩金門人還會定期幫風獅爺「洗澡」、「換新衣」,可見在當地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。

風獅爺類型 主要特徵 常見擺放位置
鎮風型 張口露牙,造型威猛 村落外圍、東北方位
守護型 閉口微笑,姿態端莊 村莊中心、廟埕前
祈福型 腳踩繡球或小獅 家戶門前、十字路口

現在到金門旅遊,除了看風獅爺本尊,還能買到各種文創商品。但你知道嗎?早期製作風獅爺可是門專業技術,老師傅要根據村落風水來雕刻,連高度都要精心計算。有些百年老獅爺經過風吹日曬,表面會產生獨特的「風化紋」,反而成為鑑定年代的依據。下次去金門記得好好觀察,每尊風獅爺的表情、姿態都不一樣,背後可能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!


金門人把風獅爺當成「村落守護神」,除了擋風煞,還相信能驅邪避凶。特別是在農曆節慶時,當地居民會準備水果、糕餅來祭拜,這種習俗從清朝延續至今。隨著時代演變,現在的風獅爺更多了觀光和教育意義,但對老一輩金門人來說,看到這些石獅子立在村頭,心裡就會感到特別踏實,彷彿祖先的智慧仍在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。

金門風獅爺由來

風獅爺何時開始出現在金門?揭開它的歷史時間軸。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對金門文化感興趣的朋友。其實風獅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,當時金門居民為了抵禦強風和邪氣,開始在村落外圍設立這些石雕守護神。隨著時間推移,風獅爺不僅成為金門的特色文化象徵,更承載了當地人對平安的寄託。

說到風獅爺的演變過程,我們可以從幾個重要時期來看:

時期 特色 代表作品
明末清初 造型簡單,功能導向 金沙鎮官澳風獅爺
清代中後期 工藝精緻,開始有裝飾性 金城鎮北門風獅爺
日治時期 數量減少,部分遭破壞 烈嶼鄉上林風獅爺
戰後至今 文化復興,成為觀光特色 金寧鄉古寧頭風獅爺群

早期的風獅爺其實長得比較樸素,主要就是為了擋風用,所以都面向東北季風來的方向。那時候的工匠也沒想太多,就是把石頭刻成獅子模樣,能鎮住風煞就好。後來慢慢發展,居民開始講究起來,風獅爺的造型越來越精緻,有的還會加上彩繪或特殊的裝飾。

特別是在清代中後期,金門的經濟狀況比較好,有錢人家會請師傅雕刻更精美的風獅爺。這時候的風獅爺已經不只是功能性的東西,還帶有藝術價值。有些風獅爺身上會刻著八卦或太極圖案,顯示出當時人們對風水信仰的重視。

到了日治時期,因為戰爭和社會變動的關係,很多風獅爺都被破壞或遺失了。不過戰後金門人開始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,特別是1990年代以後,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積極修復現存的風獅爺,還舉辦各種文化活動來推廣。現在去金門玩,幾乎每個村落都能看到這些可愛的守護神,成為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