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天空常見的10種雲 | 這些雲你認得幾種? | 原來雲有這麼多種!

2025-07-13

抬頭望天空,雲的種類千變萬化,就像大自然在玩變裝秀一樣有趣。你知道嗎?光是國際氣象組織就認證了十種基本雲型,但台灣人最常看到的其實就那幾種,今天就來聊聊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雲朵們。

先說說最討人喜歡的「積雲」吧!這種像棉花糖一樣蓬鬆的白雲,通常出現在好天氣的時候,底部平平的、頂部圓圓的,台灣夏天午後特別常見。不過要是它開始長高變黑,那可就要小心了,因為它可能會變成帶來雷雨的「積雨雲」。說到積雨雲,那簡直就是天空中的巨無霸,可以從地面一直延伸到對流層頂端,頂部還會展開像鐵砧一樣的形狀,這種雲出現時通常伴隨著強風暴雨,出門記得帶傘啊!

再來介紹一下「層雲」,這種雲就像一層灰濛濛的薄紗罩住天空,常常讓人分不清是霧還是雲。在台灣的冬季特別常見,尤其是北部和東部,整天陰陰的讓人提不起勁。不過它通常不會帶來大雨,頂多就是毛毛雨或霧雨,算是脾氣比較溫和的雲種。

雲種 高度 特徵 天氣預兆
卷雲 高空(6km以上) 細絲狀,像羽毛 天氣將變
積雲 中低空 蓬鬆白雲,底部平 晴天
層雲 低空 均勻灰幕,像霧 陰天或毛毛雨
積雨雲 垂直發展 高大如塔,頂部呈鐵砧狀 雷雨、強風
高積雲 中高空 魚鱗狀或波浪狀排列 天氣可能轉變

說到高空的雲,就不能不提「卷雲」了。這種像羽毛一樣輕飄飄的雲,通常出現在6公里以上的高空,由冰晶組成。在台灣,看到卷雲常常是天氣要變化的前兆,特別是如果它們呈現鉤狀或密集排列時,可能表示鋒面要來了。另外還有一種「高積雲」,排列得像魚鱗或波浪一樣,老人家常說「天上魚鱗天,不雨也風顛」,就是形容這種雲出現時天氣不穩定的狀況。

最後要提的是「層積雲」,這種雲看起來像一團團棉花鋪在天空,有時候會露出藍天的縫隙,台灣人叫它「破布雲」。它通常不會帶來降雨,頂多讓陽光變得比較柔和,是拍照的好時機,因為光線會變得特別柔和漂亮。不過要是層積雲越來越厚,也可能會發展成降雨雲系喔!

雲的種類

雲的種類有哪些?帶你認識10種常見雲型

每次抬頭看天空,那些飄浮的雲朵是不是讓你很好奇呢?其實雲的種類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多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10種最常出現在台灣天空的雲型,讓你下次抬頭時也能當個小小氣象專家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首先我們來認識最常見的三大類雲:卷雲、積雲和層雲。卷雲通常出現在高空,看起來像羽毛一樣輕柔,這種雲出現時天氣通常不錯;積雲就是大家最熟悉的那種蓬鬆棉花糖雲,下午特別容易看到;層雲則像一層灰色毯子鋪滿天空,常常是陰天的前兆。

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10種常見雲型的特徵和出現高度,讓你一目瞭然:

雲型名稱 高度範圍 外觀特徵 天氣預兆
卷雲 6,000-12,000公尺 羽毛狀、絲狀 晴天
卷積雲 5,000-8,000公尺 魚鱗狀排列 天氣可能轉變
卷層雲 5,000-8,000公尺 薄紗般覆蓋天空 可能下雨
高積雲 2,000-6,000公尺 團塊狀排列 天氣穩定
高層雲 2,000-5,000公尺 灰白色均勻層 可能下雨
積雲 500-2,000公尺 蓬鬆棉花狀 晴天
層積雲 500-2,000公尺 低空塊狀雲層 陰天
層雲 地面-2,000公尺 灰色均勻雲層 陰霾天
雨層雲 地面-3,000公尺 厚實灰暗 持續降雨
積雨雲 500-12,000公尺 高大塔狀 雷雨

在台灣,夏天午後最常看到的就是積雨雲了,這種雲發展得又高又大,底部黑壓壓的,通常伴隨著雷陣雨。而冬天常見的層雲常常讓整個天空灰濛濛的,有時候還會飄毛毛雨。記得有次颱風來臨前,天空出現了大片的卷層雲,像被拉長的棉花糖一樣,老一輩的人都說這是「颱風雲」呢!

觀察雲的變化其實很有趣,像是高積雲出現時,天空會出現整齊排列的小雲塊,像魚鱗一樣,這種雲通常代表接下來幾天都是好天氣。而卷積雲則像是被梳子梳過的細絲,這種雲出現時可能要留意天氣轉變了。下次出門不妨多抬頭看看,說不定你也能發現這些有趣的雲型變化喔!

為什麼天空會出現不同種類的雲?專家解析成因

每次抬頭看天空,總會發現雲朵的形狀都不太一樣,有時候像棉花糖蓬鬆蓬鬆的,有時候又薄得像一層紗。其實這些不同種類的雲形成的原因跟溫度、濕度和氣流都有關係喔!氣象專家告訴我們,當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時,會因為所在的高度和環境條件不同,而形成各種樣貌的雲。像是夏天午後常見的那種一朵朵像花椰菜的積雲,就是因為地面受熱產生上升氣流,把水氣帶到高空後冷卻形成的。

雲主要可以分成三大類,分別是低雲、中雲和高雲,它們出現的高度和特徵都不太一樣。低雲通常距離地面比較近,大概在2公里以下,像是層雲和積雲都屬於這一類;中雲出現在2到7公里之間,像是高積雲;而高雲則是在5到13公里的高空,卷雲就是典型的代表。這些雲層的高低會影響到陽光的穿透度,所以我們看到的雲才會有的厚實、有的輕薄。

雲種分類 高度範圍 常見類型 特徵
低雲 0-2km 層雲、積雲 雲底低、形狀多變
中雲 2-7km 高積雲、高層雲 呈片狀或波紋狀
高雲 5-13km 卷雲、卷層雲 由冰晶組成、呈纖維狀

除了高度之外,風的強弱也會影響雲的形狀。風比較小的時候,雲朵會維持比較完整的形狀;但如果風很強,雲就會被吹散成絲狀或是羽毛狀。另外,空氣中的灰塵、鹽粒等微小粒子也會影響雲的形成,這些粒子就像是水蒸氣凝結的”種子”,讓水氣更容易附著在上面變成小水滴。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發現,在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地方,雲層看起來會比較厚實,就是因為空氣中有更多可以讓水氣凝結的粒子。

不同的天氣系統也會產生不同特徵的雲。像是颱風來臨前,天空常常會出現像魚鱗一樣排列的高積雲,這其實是遠方的颱風外圍氣流造成的;而冬天常見的層雲,則是因為穩定的東北季風帶來潮濕空氣,在低空形成一大片灰濛濛的雲層。懂得觀察這些雲的變化,其實也能幫助我們預測天氣呢!

雲的種類

如何分辨積雲、層雲?台灣人必學的觀雲技巧

最近天氣變化大,抬頭看天空時總會發現雲朵千變萬化,但你知道怎麼分辨積雲和層雲嗎?這兩種雲在台灣天空超常見,學會辨識後不僅能預測天氣,拍照打卡時還能跟朋友炫耀一下呢!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技巧,讓你一秒變身觀雲達人。

首先從外觀來看,積雲就像棉花糖一樣蓬鬆,邊緣輪廓很明顯,常常一朵一朵單獨出現,底部平平的。這種雲通常出現在好天氣,但如果長得太大變成積雨雲,就可能會下雨囉!而層雲看起來就像一層薄紗,整片鋪滿天空,沒有明顯的邊界,顏色也比較均勻。這種雲出現時,天氣通常會轉陰,甚至可能飄毛毛雨。

再來教大家用高度判斷,積雲屬於低雲族,高度大概在2公里以下,看起來離地面很近。層雲雖然也是低雲,但會比積雲再高一點,而且常常覆蓋整個天空。記得有次我在陽明山看到超厚的層雲,整座山就像被蓋了一層棉被,超有壓迫感的!

特徵 積雲 層雲
外觀 蓬鬆像棉花糖 薄紗狀均勻分布
邊緣 輪廓明顯 邊界模糊
天氣預兆 通常好天氣 可能轉陰或毛毛雨
出現高度 2公里以下低空 低空但較積雲高

平常觀察時可以注意雲的移動速度,積雲因為比較低,被風吹著跑的速度會比層雲快很多。我常在淡水河邊看雲,積雲大概10分鐘就會飄過一大段距離,但層雲可能半小時都還在同個位置。另外積雲在下午最容易出現,特別是夏天午後,而層雲則是一年四季都可能看到,秋冬特別常見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